【活動】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HUMAN NATURE-Generosity and lts Form)觀展心得20190407

平田晃久日本建築界當代建築師的伊東豊雄譽為,日本最有能量的新銳建築師,首次來台在忠泰美術館2019/3/16~6/23舉辦的個人展覽,人間自然─平田晃久個展(HUMAN NATURE-Generosity and lts Form)。↓個展宣傳圖

距離上一次看建築展已經是N年前的事情了,我自己本身就蠻喜歡日本建築的風格,之前也有涉及建築方面的工作,這次受到朋友邀請就一起去觀賞了(笑)。

忠泰美術館位於忠孝新生捷運站和忠孝復興捷運站之間,若是步行的方式,從忠孝新生捷運站走過去也要10分鐘左右。走到附近就會看到很醒目的大樓,忠泰美術館就在忠泰建設的1F。

有著綠色且高挑的大門,很方便辨認。

左邊牆壁上貼著當期的展覽,進去後和櫃檯購買門票100元,會給予展覽的導覽手冊,還可以掃描QR碼用手機收聽解說。
忠泰美術館空間由日本設計大師青木淳規劃操刀,識別系統則由菊地敦己設計。所以一走進來就能感受到身處在不同的空間,很有美術館的味道。

沿著階梯走到2F的展場首先會先看到,平田晃久建築師的創作理念「Human Nature」。從花到花之間,蝶飛蝶舞。蝴蝶穿梭纏繞於群花縫隙間,這樣的空間是否有可能化為建築呢?一種沒有明確邊界,悠然綿延的三度空間。這是這副圖旁的說明的前一小段介紹。下方還有平田晃久建築師的簽名。
第一個展區「種籽與進化(Seeds and Evolutions」追求自然般的建築、探究超越人類尺度與思考的組構原理,是身為建築師的平田晃久一直以來堅持不懈的主題。

以自然物質與生態為隱喻的平田建築之關鍵詞—皺褶、線條、碎形、發酵、纏繞的相容性、生態棲位—都由此而生,這些全是建築作為一種有機體發展時所需的「種籽」的小型草模。(以上介紹取自展場內的解說)

其中放了不少跟平田晃久建築師有關的作品集及相關書籍。
Big Tree(大樹)

「人在身而為人之前是一種動物、一種生物,同時人類也像是讓地表發酵的微生物般的存在」退離人類主體觀點,建築便會逐漸成為將人居生活與大自然連結起來,如生態系一般的角色。以上這段話是平田晃久寫下的創作理念。我想上面那副圖就是代表這個意思吧。


Coexistence(共存)

展場的擺設也很有意思,書籍翻開後一本一本連結串聯起來,而從天花板跑出很多支架,支架上擺著小模型,讓你有時得蹲下有時得站立還得小心晃過免得撞到浮在半空中上的作品。

有的作品沒有特別標示主題,僅僅擺在那裡就足夠衝擊性了,每一個小模型的製作材料都不太相同。

其中這作品我想應該是此區模型當中最為龐大的。雖然不知道作者本人的概念,給我的感覺是遠看像一座山,上面四面開上不同大小的開口,就像天然形成的石窟。
Roor/Nature(根/自然)


Fermentation(發酵)

Lines(線)

接著是先前提到的支架上的小模型



跟朋友討論過後其中最吸引我的大概是樹的模型...因為做過草模模型的都知道...要自製的話不是用樹粉就是用菜瓜布,通常都不太好施作(x)。這裡的樹模型是印在透明板上然後像拼圖那樣兩片或三片交叉插入後立起就完成了...不的不讚嘆非常的棒啊?!超實用的!!(摀臉)←你到底是來看什麼啦

不過大部分還是到現場去親自感受一下草模模型會更好一點,下面不做介紹僅放照片。



第二個展區「諸島(lslands)」平田晃久的建築「種籽」,是如何在人類社會與傳統文化中定著下來。發展茁壯的呢?飄盪於白茫茫的抽象大海中十二座島嶼上的近年剛竣工的新作,以及希望於不久候的將來完成的進行中的案子,我們應該可以從中察覺端倪。
展區特別設計成十二座小型的島嶼上面再放置模型,一旁從天花板延伸下來的平板播放著有關作品本身的概念圖及平立面等等。
平田的建築作為自然般的存在,不會在完工之際便宣告了結,反而一路從設計作業以至竣工後的實際使用及認知當中,持續不斷地發展與變化。此處為年展出將更多的他者要素包含纏繞近來。促發變化過程的建築作品。

1.Taipei Complex
所在地:臺北市
主要用途:商業複合設施(美術館、商店、餐廳)
建築規模:地上7層、地下3層
建築構造:鋼筋混凝土結構
樓地板面積:27.000平方公尺
設計期間:2015.4-(unbuilt)

本進行中的案子位臺北市松山機場附近,為集結了店鋪、餐館、美術館等設施的複合園區。
建築整體由跨距9.2公尺的RC樑柱構成基本框架,確保使用上的彈性與施工的簡易性。
這樣現代的框架結構,在引入了大片種滿臺灣本地植栽的土壤斜坡、並讓斜坡大膽侵入建築內部的操作下,造就出本案的明顯特徵。(以上介紹取自展場內部分解說)

2.Tree-ness House
所在地:東京都
主要用途:住宅、藝廊
建築規模:地上5層
建築構造:鋼筋混凝土結構
樓地板面積:450平方公尺
設計期間:2009.4-2015.2
施工期間:2015.3-2017.7


將自然界的樹木其「幹-枝-葉」這種層級結構以建築手法呈現的五層樓都市住宅兼藝廊的設計案。
首先,以結構複雜的RC箱盒為主要結構體,形成本建築的「幹」;接著從「幹」往四面八方延伸出了「枝」-9mm厚的鐵板褶狀窗戶,往個方向窗透而出,並在「枝」的周圍配置植栽,如同「葉」進行光合作用一般。(以上介紹取自展場內部分解說)

Tree-ness House這棟建築是已完工的,可上網搜尋到相關的照片及平立面圖。

3.Long House
所在地:智利
主要用途:住宅
建築規模:地上1層
建築構造:鋼筋混凝土及鋼骨結構
樓地板面積:200平方公尺
設計期間:2011.9-(unbuilt)
計畫興建於智利面朝太平洋之某個岩石區的別墅設計案。

發想圖說十分有趣,在呈現出基地坡度陡峭的等高線圖上,散佈著衣些看來既像是線又向是鍊條的不規則線狀形體,這些線狀物體彼此纏繞之處,形成了寢室與相聚的空間等各種場所。(以上介紹取自展場內部分解說)
發想圖說↑

4.太田市美術館‧圖書館
所在地:群馬縣
主要用途:美術館、圖書館、咖啡店、商店
建築規模:地上3層
建築構造:鋼筋混凝土及鋼骨結構
樓地板面:3,150平方公尺
設計期間:2014.4-2015.3
施工期間:2015.5-2016.12
本案是因應群馬縣太田市的車站前再活化計畫而興建的文化交流據點。平田晃久於2014年舉辦的公開競圖上獲選為設計者。

建築的基本構成,由環狀鋼骨斜坡「RIM」沿著五棟RC構造箱盒「BOX」蜿蜒而上,藉此創造多元活潑的室內外空間。


主要構想為「纏繞的相容性」。本案於初步設計階段,便舉辦了五次市民餐語彙,邀請市民討論「BOX」的數量與機能配置等各種具體的設計內容,因次纏繞於建築之中的,還包括了營運單位與市民使用者的想法。(以上介紹取自展場內部分解說)



 5.八代民族傳統藝能傳承館(暫名
所在地:熊本縣
主要用途:博物館
建築規模:地上2層
建築構造:鋼筋混凝土及木結構
樓地板面:2,042平方公尺
設計期間:2018.7
施工期間:2019.10-2021.3
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無形文化遺產的「八代妙見祭」為首,這個進行中的案子,是為了將八代市當地的無形文化財加以保存、承繼與促進交流的設施。

平面配置上,於L型的基地配置了三棟分散的建築,分別是展示室、收藏庫與祭典排練室,中間則有兼具交流空間機能的細長棟線蜿蜒穿過,稱為「活著的道路」。(以上介紹取自展場內部分解說)

 6.9hours Project/赤坂/竹橋/淺草/新大阪/濱松町/水道橋/麴町
所在地:東京都/大阪府
主要用途:旅宿設施
建築構造:鋼筋混凝土及鋼骨結構
設計期間:2016.2
誕生於戰後日本的旅宿設施「膠囊旅館」最早由黑川紀章設計,這一點已經透露出了它與追求都市及建築新城代謝的「代謝派」(Metabolism)之間的緊密思想連結。
作為附屬於確切主結構體之上可以卸除一種單元,而創造出了「膠囊」,然而平田晃久近年來設計的一系列9hours Project膠囊旅館,其核心概念卻是已膠囊堆疊,就這樣成為建築,這種瓦解了昔日膠囊旅館的建築層級關係(hierarchy)的作法,成為其設計上的一大特徵。(以上介紹取自展場內部分解說)


7.釜石市復興計畫
所在地:岩手縣
主要用途:集合住宅、幼兒園
集合住宅:地上4層
幼兒園:地上1層、地下1層
集合住宅結構:鋼筋混凝土及鋼骨結構
幼兒園:木結構及鋼筋混凝土
設計期間:2013.1-2014.1
施工期間:集合住宅:(unbuit)幼兒園:2014.4-2015.2
2011年3月11日發生了東日本大地震後,日本建築師積極多方參與災區重建計畫(至今也仍持續著)。因海嘯而遭受嚴重毀損的岩手縣釜石市,當地計畫興建的本災區重建社會住宅案,也是其中之一。

不同於一般集合住宅只是由各自隔絕的一戶戶住戶形成的集合體,他建議搭蓋錯落的雙斜屋頂來製造出一落落小小的共同空間,把貝前所未見的天災瓦解掉的人與人、家庭與家庭之間的連結在重新建立起來。

本提案中只有附屬的「釜石幼兒園」得以興建,災區重建住宅案則未能實現。(以上介紹取自展場內部分解說)

8.Foam Form
所在地:高雄市
主要用途:橋、劇場、辦公室、美術館
建築規模:地上1層、地下1層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及鋼骨結構
樓地板面積:70,900平方公尺
設計期間:2010.6-2011.1
協同設計: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unbuilt)


此案為計畫於臺灣高雄市興建的海洋文化及流行音樂中心競圖案。為彰顯港灣地區介於海洋及陸地之間的這種場所幸,特以液體與氣體的混合物「泡沫」作為建築設計意象。(以上介紹取自展場內部分解說)

9.Overlap House
所在地:東京都
主要用途:集合住宅
建築規模:地上3層
建築結構:鋼骨結構
樓地板面積:177,50平方公尺
設計期間:2016.5-2017.6
施工期間:2017.7-2018.5
說起東京的都市特徵,應該可以列舉出東京地形高低起伏多,坡道也多,以及乍看之下各種建築形式與尺度各異的建築物毫無秩序、密集鋪陳而出的景況吧「Overlap House」所在地豐島區大塚,也是這樣一塊充滿濃濃東京性格的地域,這樣的背景脈絡也決定了這件集合住宅案的建築設計走向。(以上介紹取自展場內部分解說)

10.Fermented Toywer
所在地:桃園市
主要用途:高層集合住宅
建築規模:地上18層、地下3層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及鋼骨結構
樓地板面積:11,800平方公尺
設計期間:2013.4(unbuilt)

計畫於桃園興建,高約五十九公尺、地上十八層的高層集合住宅。藉由同時於水平方向(外牆)及垂直方向(屋頂)上設計出凹凸外型,來打造出高低錯落同時又立體地延續而上的屋頂庭園,以及大化採光、通風、景觀眺望與隱私性的居住環境。(以上介紹取自展場內部分解說)

11.富富話合
所在地:臺北市
主要用途:集合住宅
建築規模:地上12層、地下3層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及鋼骨結構
樓地板面積:3,364平方公尺
設計期間:2013.2-2014.3
施工期間:2014.4-2018.5
平田晃久事務所最早於臺灣竣工的案子。平面配置上,不是將基本樓層平面單調地重複堆疊,而是以凹凹凸凸層疊上去的手法,來閃避建築高度退縮線,同時外圍三面配置了各住戶的庭院,遮蔽在庭院上頭的小屋簷則採隨機配置,藉由這些方法來成功打造出輕快而充滿律動感的外觀。(以上介紹取自展場內部分解說)
富富話合這棟建築是已完工的,可上網搜尋到相關的照片及平立面圖。

12.臺南是美術館"丘谷之森"
所在地:臺南市
主要用途:美術館
建築規模:地上3層、地下2層
建築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
樓地板面積:26,636平方公尺
設計期間:2013.6-2014.9
協同設計: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unbulit)
日本泡沫經濟正興盛的1980年代,伊東豐雄提倡了建築應如清風流動般成為「風之便樣體(風般形貌轉化之承載)」。而平田晃久於本美術館設計案中所試圖展現的,則是讓建築基於臺灣地域特性上,成為「土之變容體(地貌轉化之承載)」,也就是說,讓如躍動般隆起的大地直接成為承載建築的空間與場域。


本案是參與2014年臺南市美術館國際競圖的提案,只可惜與第一名失之交臂,奪得第二名。

12個作品結束後其中有一些是沒有命名的建築小模型



在諸島12個作品當中個人較有興趣想親眼到當地去見的建築作品是在群馬縣的太田市美術館‧圖書館,因為先前去東北秋田時有去參觀過中嶋紀念圖書館,讓我為之驚艷,且加上自己身處的地方圖書館都很老舊沒有新意,所以看見圖書館的設計就會有種想去瞧瞧的感覺吧!
充滿著自然且多樣化的概念
最後整個展區看完約一小時多左右,對建築有興趣的不妨來親眼看下建築模型囉。
-------------------------------

忠泰美術館
營業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8:00 週一固定休館
展覽期間: 3/16(二)~6/23(一)
展覽地點:台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交通方式:捷運忠孝新生站下車徒步10分鐘

張貼留言

0 留言